您的位置: 凯发k8国际首页登录 >> 业务信息 >> 队伍建设 >> 政法风采 >> 详细内容

生命因忠诚而绚丽

来源:市委政法委 发布时间:2008-10-27 16:41:31 【字体: 】

——武陵监狱副监狱长周日华同志先进事迹

  周日华,1980年11月毕业于湖南省农学院。1981年12月调至湖南省武陵监狱工作,曾任中队长、财务科副科长、科长、大队长等职务,1996年4月担任副监狱长。从警27年来,他工作勤恳务实,执法铁面无私,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监管改造事业无限热爱,不论是工作政绩还是个人品质,都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记嘉奖,1990年、1992年、1993年被市政府记三等功,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首届“劳改劳教十佳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并记二等功,1995年评为市级劳模,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2008年5月7日,周日华同志在省肿瘤医院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他仍不顾病痛折磨和身心痛苦,于病榻上写出一万多字的《给邪教类罪犯的一封信》,回顾了自己教育转化邪教类罪犯的点点滴滴,对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两名邪教类罪犯比较顽固感到深深遗憾,苦口婆心地劝导邪教类罪犯认清邪教的真实面目,珍惜生命、亲情,自觉改造,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可以说,《给邪教类罪犯的一封信》,是共产党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是监狱人民警察忠诚于改造事业的最好体现,也是周日华同志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党工作的最好体现。

一、因为忠诚所以大爱,大爱者,有大志向,有大作为

  周日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心怀感恩之心,因而无限忠诚。这种忠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转化成一种大爱,成就了他爱岗敬业、甘心奉献、积极进取的品质。

——他对事业有大爱,这种爱是忘我工作、不懈奋斗的无尽动力。1990年底,监狱党委拟派时任财务科长的周日华前往三大队任大队长。当时的三大队是全监狱唯一一个单独关押点,主要生产红砖,条件艰苦,罪犯脱逃风险大,生产效益较差。他义无反顾地下到管犯基层,一干就是五年。五年里,他骑一辆旧单车,每天往返于监狱和三大队之间,风里来雨里去;五年里,他在管教工作中推行规范化管理,积极排查安全隐患,注重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所管大队被省劳改局评为“监管改造工作先进大队”。但也就是这几年,他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肝病。有人说他不值,他却说:“我周日华虽得了肝病,但三大队在改造上打了翻身仗,正负相比,包赚不赔。”然而万万不曾想到的是,肝病竟成了他生命的隐患。

——他对服刑人员有大爱,这种爱是秉公执法,于严历中有关怀的理性表达。在得知周日华患肝癌的消息后,减刑出狱后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的冯某眼眶里挤满了泪水:“周副监狱长是个大好人啊,要不是他,我现在可能还在监狱里混刑期呢。”十年前,二十多岁的冯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刑十一年,父母恨铁不成钢,从不来探监看儿子。想到刑期漫长,而家人又是这种态度,冯某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整天得过且过,还经常打架违规。周日华时任分管改造的副监狱长,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多次到监区找冯某谈话,在生活中给予关心和帮助,并一次次登门找冯某的家人做思想工作,他对冯某的父母说:“孩子犯了罪,当家长的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丢给社会甩手不管。再怎么说,他也是你们的亲生骨肉,浪子回头金不换,改好了还是好儿子。”也许是冯某的父母为此言所感,也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得知屡屡上门的人“官比乡长还大”,冯某的父母终于被打动了,同意重拾父子、母子亲情。此后,冯某的改造有了明显进步,最终减刑出狱。

  罪犯向某,系湖北省公安县人,入狱前,自己开车跑运输,妻子管理家务,1儿1女学习成绩很好,在方圆几十里可谓是冒尖户。但1996年夏天,向某受他人邀集,以收账为由,在抢劫被害人的汽车时使用暴力致被害人死亡,被处有期徒刑15年。顷刻之间,幸福和睦的家庭经济上陷入困境,妻子失去依靠,儿女即将辍学。面对高墙电网和15年的刑期,向某陷入了人生的绝望之境,整日里愁眉苦脸,不积极改造。当时,分管改造工作的周日华同志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向某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教育,从心理上帮助其认识犯罪的危害性,服从法院的判决,接受15年刑期这个事实。当周日华同志得知向某的两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而没有学费上学的时候,便建议监狱党委发动全狱警察捐赠,并从监狱“社会帮教助困基金”中出资让两个孩子圆了大学梦。向某因此深受感动,决心痛改前非,成了改造积极分子,最终获得了减刑的奖励。

——他对家人有大爱,这种爱是关心他人,热爱生命的真情告白。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周日华说自己的人生有两大遗憾,其中之一就是还有两位长辈没有养老送终。武陵监狱人人都知道,周日华是个大孝子、好女婿。20多年来,岳母一直和周日华及其妻女共同生活,一家四口,其乐融融。1997年,周日华的亲生母亲去世后,他更是把年近90的岳母当亲母,端茶送饭,体贴入微。武陵监狱人人都知道,周日华是个好丈夫、好父亲。他生活朴素,持家勤俭,作风正派,对妻子、女儿要求甚严,又关爱倍至。住院期间,见到妻子每天以泪洗面,他深感痛心,对探望他的同事说:“其实我最不想让一个人知道我的病情,但她却偏偏第一个知道,她就是我的妻子。我走之后,请大家多多帮我照顾她们母女。”他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但他热爱生活。在《给邪教类罪犯的一封信》中他写道:“生命诚可贵,质量价更高。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在于价值。活得有价值,死又何惧!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但这并不意味着面对病魔我会退缩。我要与死神抗争,努力去征服癌中之王,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哪怕医生判我只能活三个月,但我一定向四个月、向更长的生存终点奔跑,为了我的亲人、同事、朋友和这美好的世界。”

二、因为忠诚所以勇敢,勇敢者,宠辱不惊,无私无畏

  在监狱管理体制需要改制升级的时候,在监企分离工作呈现僵局需要破冰的时候,周日华总能不负上级领导和监狱党委的重托,勇敢地挺立在风口浪尖,将名利抛诸脑后,把责任摆在当先。

——勇敢之于执法者,是坚守、是执着,是对法律和原则的忠贞。“周副监狱长对我们特别严,铁面无私,我们都服他。如果谁有什么困难找他,他肯定会尽力帮助,但如果谁想通过他搞关系、在减刑方面‘走捷径’,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大多数服刑人员对他的评价。然而,在这评价背后,是多少次心灵、情感的交流,多少次慷慨无私的扶助,多少次春风化雨的劝慰,更有多少次义正辞严的拒绝?!正如周日华多次讲过的一句话:“我们代表着国家履行职责,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

  1996年以前,监狱硬件设施十分落后,罪犯在监外从事生产劳动,内部管理也比较松散,警察队伍精神不振,几乎年年有罪犯脱逃。1996年4月,周日华升任分管改造的副监狱长,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面对压力他没有低头,经过调查研究后向监狱党委提出建议:从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入手,在硬件上因陋就简,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作用;在软件上加强约束,整饬队伍,强化对罪犯的管理。此建议得到了党委成员的一致支持,于是,一场以整章建制、强化基础业务管理为重点的规范化达标活动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一时,各监区、科室积极行动,维修监房、围墙,组织罪犯重温《五十八条》、强化队列训练等等。短短几个月下来,警察队伍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监内改造秩序大有改观,罪犯脱逃的势头得到了有力遏制,为监狱后来的改革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开展的考核制度建设最终成了武陵监狱的特色和品牌。

——勇敢之于改革者,是破旧立新的政治勇气,是宠辱不惊的气度修为。上世纪末,监狱推行改革,实行监企分离,即监狱的刑罚执行职能纯化,原来属于监狱的“常德轻型汽车厂”203名工人与监狱脱钩。工人队伍由于岗位、经济待遇等切身利益问题难以解决,认为是监狱要把他们一甩了事,因而上访闹事,监企分离工作陷入重重矛盾之中。危机关头,周日华主动请缨,要求分管企业和监企分离工作。由于处在矛盾的中心,而且工作头绪多,内容杂,几名工作人员打起了退堂鼓,认为这是一份得罪人的差事,能躲就躲。就连从不干涉他工作的妻子也怪他:“别人躲都躲不赢,你倒好,还要主动冲上去。”其实,这样的道理,谁又不懂呢?但面对困难他没有退却,而是多次主持召开工人大会、工人骨干会,采取多种方式做稳定工作,在说服教育工人的过程中,以法律、政策为依据,态度诚恳,切合实际,以理服人,较好地稳定了工人的情绪。2001年,监企分离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各种矛盾更加凸显。一次,一个冲动的工人踹开他办公室的门,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还泼了他一脸水。他极力克制情绪,在这名工人冷静下来后与之长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慢慢消除了对立情绪。为了监企分离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的委屈,周日华不知受过多少回,但他硬是凭着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凭着对监狱发展的极端负责,强忍委屈,大踏步地推进监狱体制改革。最终,在市政府和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下,在监狱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监企分离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监狱体制改革获得初步成效,这其中,周日华功不可没。而那名骂过他的工人,已经在周日华的协调下成了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重提此事,他说:“那时自己做得确实过分,实在对不起周副监狱长。现在回头一想,当时眼光太短浅,何苦要吊在轻汽厂那棵树上,活不活死不死的。”

三、因为忠诚所以不倦,不倦者,战斗不止,生命无疆

  周日华把对事业的忠诚化为了一种动力、一种能量,这种动力、这种能量让他成为一名不知疲倦的战士,因为战斗不止,而使生命无疆。

——在业务上,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学生,是刻苦钻研的榜样。他干一行、钻一行,担任财务科长时,他苦学财经管理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了监狱财务管理的全部业务;担任分管改造工作的副监狱长后,他一头扎进狱政、狱侦、教育改造等业务书籍中,以学养用,学用相长。2002年,武陵监狱开始收押邪教类罪犯,周日华苦钻新业务,对邪教的真实面目进行了深刻研究,并经常与邪教类罪犯长谈,了解他们的身心特征,制定教育转化对策。这些年来,他先后撰写和发表了《在押“法轮功”罪犯抗改的特点与矫正对策》等学术理论文章近10篇,对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在工作中,他是一台不会倦怠的机器,是忘我工作的典范。早些年担任大队长时,他就多次带病出差,每天最早上班、最迟下班是他在大队工作时的真实写照。担任监狱领导后,他仍然事事当先,尽量亲历亲为。2007年11月,监狱发生罪犯脱逃事件,他主动请缨进驻“追逃指挥部”,九天八夜没有回家,实在太累,就趴在行军床或者办公桌上靠一会儿。他利用自己在分管改造工作时积累的丰富经验,协助指挥长研究分析案情,安排部署警力。当时,他的健康状况已经明显下滑,吃饭没胃口,体力严重透支,但他没有吭声,一直坚持到脱逃罪犯被抓获。

——在监狱建设的进程中,他是一名不停脚步的行者,是开拓创新的标兵。上世纪80年代末,监狱机构升格,他出任财务科长。为了规范全狱五个大队的财务管理,他带领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核算办法、财务监督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解决了账务混乱、赊欠款严重等突出问题。2002年,他再次分管改造工作,为了使监管秩序更加规范,罪犯改造质量进一步提高,他带领改造业务科室共整章建制50多项,光2006年就多达12项,特别是对罪犯考核细则做了较大修改,对罪犯减刑假释的呈报工作加强了管理监督,实行了张榜公布,提高了透明度,真正实现了“阳光作业”。为了加大帮教工作力度,给家境贫困的罪犯更多扶助,他开创先河,建立了服刑人员助困帮教基金,率教育改造科一班人四处奔走,与市文化局、常德卷烟厂团委、常德移动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帮教协议,与常德市图书馆合建了武陵监狱图书分馆。1996年监狱推行规范化管理与全面量化考核,2002年监狱推行择警约谈,2003年监狱实行改造质量回访考察,2005年监狱成立机关政务管理考核机构……或由他主办,或由他承办,或由他协办,但每一次创新,都有他的心血和智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面对这无法逆回的人生,有的人选择了索取,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奉献,认为只有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人生才有价值,周日华的选择无疑属于后者。有的人选择了唯己;但更多的人选择了利人,认为个人幸福应服从于集体、社会利益,内心才能平静,周日华的选择无疑属于后者。面对人生的重大变故和挫折,有的人选择了退却;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抗争,顽强拼搏,不向命运低头,周日华的选择无疑属于后者。让我们重读这封催人泪下的给邪教类罪犯的信吧,去感受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监管改造事业的执着:


“……作为一名从事监狱工作多年的老管教工作者,我毕生的精力奉献在事业上……然而此刻回顾我的一生,我觉得我工作中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亲自做好一个邪教类服刑人员的转化工作……
“……我现在在病床上给你们写信,既是为了给我的人生少留点遗憾,同时也是一种责任的驱使,我要用生命的最后一点力量拉你们一把,希望能促使你们迷途知返……
“……你们也像我一样已病入膏肓,只是我的病在身体,你们的病在思想……
“……你们对为之付出沉重代价的“真相”,应该有一个结论了吧?人们已经知道了真相,你们不应该再愚昧下去了……
……


(常德市司法局)

分享到:
×
网站地图